1. 本校學生輔導服務的發展狀況
透過個案形式、小組、校本輔導活動及預防性及發展性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健康成長和發展,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並在個人潛質的發展和個人情緒方面得到輔助。
|
2. 本年度學生輔導服務的目標
- 改善學生不恰當的行為,建立學生守禮的態度。
- 提升學生的互助、共融和關愛精神。
- 延續關愛文化,以改善學生的負面情感。
|
3. 實施策略
政策及組織
(a) |
藉輔導小組會議、校務會譏、行政例會、班風會議、危機處理小組會議、IEP會議,加強訓輔訊息的流通,促進老師間的溝通,並持續地檢視輔導工作的進展及作即時的修正。 |
(b) |
輔導活動主要以全校模式推行。輔導組會聯同校內其他行政小組協作,按學生的成長需要,推行全方位輔導活動,以協助學生培養社會所接納的良好態度、行為和習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品德及責任感。 |
(c) |
透過班本、全校性的服務崗位及服務組織、朋輩支援計劃,及各種性質的社區服務,建立學生自律、責任感、自信心及關愛精神。 |
(d) |
引入不同的社區資源,豐富及平衡各項發展性、預防性及治療性的輔導工作。如有需要,輔導人員會將學生轉介至社會褔利署、心理輔導組或有關服務機構跟進。 |
|
個人成長教育
(a) |
校本訓輔活動﹕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配合和諧校園反欺凌活動及健康校園發展,另回應APASO發現之學生表現的問題,本年度以《立德樹人,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為主題。目標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積極的態度,提升學生的互助和關愛精神,延續關愛文化,建立感恩文化。 |
(b) |
成長天空: 透過成長課幫助全體學生認識自我,培養及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全學年最少12節,每節30分鐘,主要由班主任、輔導組老師在成長課時段任教。以《成長列車》為及十二價值觀基本教材,再按學生需要進行調適,增加或刪減內容,所有內容根據教育局成長課指引的四大範疇及十二個重點。 |
(c) |
早會正能量分享﹕從本年度以十二價值觀為主題《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團結」、「孝親」,於早會及周會時進行有關的主題分享。 |
(d) |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課程」﹕各級參加「生活教育活動計劃課程」,與常識科合作推行,從而進行有關恆常性的藥物及禁毒教育。 |
(e) |
成長活動及預防教育活動﹕因應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及成長需要,舉行講座、小組輔導、特別活動或課程,如小六升中講座及訓練、青春期衛生講座。 |
|
|
|
對教師的支援
(a) |
專業培訓﹕透過校本及校外專業培訓,提升老師處理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的能力,和提升有關科任教授成長課的技巧。 |
(b) |
教師支援﹕提供支援的渠道,加強輔導組與教師的聯繫,另為教師提供建議,處理學生在學習、情緒和行為上出現的問題或困難。其中包括透過班風會議或個別諮詢支援老師推行班級經營及處理學生問題。 |
(c) |
營造關愛團隊﹕建立關愛的教職員團隊,加強老師的向心力及團隊精神。 |
|
對家長的支援
(a) |
家長教育:收集家長的意見,按可行情況以講座、工作坊、小組、荼聚、義工服務、參觀、考察或短期課程等模式,來推行家長教育,以全面提升家長的親子及管教能力。
|
(b) |
家校溝通:發展多元化的渠道,包括網頁、校訊、短訊、電郵、家訪、電話聯絡、家長日、家教會會議、家校活動等,促進家校溝通合作。
|
(c) |
家校協作:與家教會協作,發展家長組織,凝聚家長網絡,加強家長參與及支援學校事務的廣度及深度,提升家長作為持分者的角色及功能。
|
|
輔助服務
(a) |
以諮詢、個案或小組的形式,為透過校內轉介程序及校外系統轉介的有個別需要的學生,提供具治療性的輔導服務,協助他們克服在情緒、行為或社交上出現的困難。 |
(b) |
透過與教師、家長及相關的專業人員緊密的溝通及協作,以跨專業跟進個案的模式,協助學生解決困難及促進成長。 |
|
正向教育: 本學年輔導組參與由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家庭同心」家庭抗逆力抗毒教育及輔導計劃,讓家長學習學生的網絡危機,有助協助學生面對時代轉變的網絡危機。反應相當理想,認同講座內容有助管教子女。同時,校內亦透過活動讓家長從中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品格強項,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活動相片:

|
社區支援:
輔導組聯絡區內社區組織為有需要社區人士及家庭,派發物資,讓關愛傳遞。同時亦透過探訪,關愛社區有需要的長者及弱勢社群。
活動相片:
|
森林教育
活動相片:
|
歷奇訓練
活動相片:
|
全校性聯歡會
活動相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