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 

正向教育是透過全校參與模式,實踐及持續發展
有關健康與幸福(well-being)及活得豐盛(flourishing)的科學原則。
(Geelong Grammar School, 2017)
         「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源自於正向心理學,目標是讓學校群體以內所有成員均能活出豐盛,以達至健康和幸福。實行上,正向教育揉合心理學的科學知識以及最佳的教學實踐,並按照校本情況作全校式的推展(Geelong Grammar School, 2011, 2017)
               正向心理學挑戰傳統心理學的「缺損模式」(deficit model)——即識別及矯正個體的問題及功能障礙,轉而探討快樂、健康與幸福、人類強項及豐盛生命(Gable & Haidt, 2004)
              正向心理學最根本的目標是協助人們建立豐盛人生,換句話說,即是讓人感覺良好,同時又運作暢順(Seligman, 2011)。 (Source: https://www.positiveeducation.org.hk)
核心架構
1.美德與品格強項 Character Strength (Peterson & Selignman, 2004)

2.幸福元素 – PERMA (Seligman, 2011)


     正向心理學的主題是「幸福」,它是一個貌似簡單但又極其複雜的概念,也是人類從古至今就不斷努力地擁有和追求的目標。幸福有五個可以測量的元素(PERMA),當中包括 正向情緒、全情投入、人際關係、意義和成就感。不過,這些元素沒有哪一個可以單獨界定幸福,但是它們都對建立幸福有莫大的貢獻。
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正向情緒是幸福理論的基石,它就是指可以讓我們產生愉悅、高興、溫暖、舒服等主觀的感覺,能夠成功引導到這種元素的生活,稱之為愉悅的生活 (Pleasant Life)
全情投入(Positive Engagement):當人集中在做一些他真正享受和重視的事情,就會全心投入在此時此刻。在正向心理學中,這種投入的狀態,稱為「神馳」(FLOW)。
正向關係(Positive Relationship):正向關係包括定期接觸溝通及進行活動、互相關心及幫助,和互相欣賞及表達謝意。這些正向關係使個人得到聆聽、安慰、鼓勵和提醒,令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困難和逆境。
意義(Positive Meaning):意義是個人的歸屬感,這個東西給個人帶來超越它本身的價值。若果人要感到幸福快樂,就必須感到生活有意義和有價值。
成就感(Positive Accomplishment):成就感是一個人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
馬丁.沙利文博士著、洪蘭譯 (2012)。邁向圓滿。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Source: http://www6.cityu.edu.hk/ss_posed/content.aspx?lang=zh&title=2)
(一)推展「正向教育」的原則:
1. 考慮及照顧各級學生的成長特點;
2. 由教師培訓及個人生命成長作起動,盼能以生命影響生命,重視建立團隊的正向思維;
3. 從「成長天空課」和「班級經營」作為主要的切入點;
4. 以「教職員、環境、課堂內、課堂外、家長」為五大發展範疇。
(二)正向教育校本發展定位
目標:發展學生豐盛人生的六個支柱 PERMA +H
信念:抱持成長型思維培育學生,相信學生可以改變,能改變;致力推動學生「做最好的自己」
策略:應用RCM(Responsive Classroom Method)教學策略,讓學生投入學習,發揮學生最大的學習效能
體現:按學生的性格強項、興趣、成長和技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給予適切的引導和支援

校本正向教育活動
建立班級正向感恩氛圍,設班級口號、班級感恩Pocket Wall、感恩短片、懇親感恩活動等

班級口號:



班級感恩Pocket Wall: